2)351 普洛耶什蒂(4)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装了这种不可抛弃式副油箱的战斗机,就变成了飞得是够远了,但是战斗力直线下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帝的p47。用美帝自己的说法:“飞得远了就要避战,想要战斗就飞不远!”

  战斗机的推力是有限的,增加死重必然影响飞行性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27,这种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修”出来的战斗机为了满足苏联国土防空军和空军大作战半径的需求,将副油箱“集成”在了机身内部,载油量是上去了,可是空重也是直线上升16吨多。吨,哪怕是加挂了cfts不可抛弃保形副油箱的f15cd也才14吨多一点点,用于对地攻击的f15e也只有17吨带cfts,吨。

  这么说吧。集成在苏27机体内的“副油箱”其实就是死重,严重的影响了其飞行性能。在苏27不需要执行长作战半径的战斗任务时,这些空着的油箱一点意义都没有。反而不如一开始载油系数比较低的f15,更何况f15还能装cfts增大作战半径。尤其是在f15换用更大推力的动机之后。双方的性能差距其实是越来越大。

  言归正传,不可抛弃的副油箱在当年就是一个坑,装了确实能飞得远,但也确实不能战斗了,意义是大打折扣。可能有同志要说了,既然如此。咱们就研可抛弃式副油箱不就行了,这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

  实话实说,可抛弃式副油箱确实不算高精尖,但是对于二战前开始设计的那一批战斗机来说,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使用此类的副油箱的问题。甚至大部分都没有考虑过使用副油箱。

  这就涉及到了整体设计问题,而且可抛弃式副油箱必然需要专用的挂架,这也是研问题。此外可能在未来铝合金烂大街时代,副油箱这种消耗品不值几个钱。而在当年的苏联,航空铝材一直是比较紧张的。让穷怕了红色空军将大量宝贵的航空铝材用在一次性消耗品上,那断然是要骂娘的!

  所以这种解决思路苏联人不是没有,但是并没有广泛推广,仅有部分新近出厂的雅克3能携带“宝贵”的可抛弃式副油箱为轰炸机编队护航,通过大量挂载沉重的副油箱,小巧的雅克3作战半径终于达到了6oo公里高高高作战剖面,勉强算是能伴随轰炸机飞行了。

  比如这一次空袭行动中,就有过72架雅克3为轰炸机编队护航,在飞抵普洛耶什蒂上空之前,这批雅克3被严令做大范围或者大角度机动,尽量的跟轰炸机一样飞行为了节约燃油。

  马上就有同志会问:“这样的护航有个蛋用?”,别着急,红军也没有这么傻,之所以命令这批雅克3悠着点飞,主要是为了节约燃油,以便在普洛耶什蒂上空坚持更久,也就是说他们的使命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