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八五章 一起发财,宁不动心?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时候,才会让这个集团支持我,而不是反对我?

  穿越之后,关卓凡发现,清朝的统治集团——满洲贵族共和。若以“经济成分”划分其阶级属性,会非常为难。他反复斟酌,还是无法把这个集团归入我们通常说的“大地主”或“大士绅”阶级。

  可以说,满洲贵族共和,相当程度上依靠“地主阶级”或“士绅阶级”,但绝不能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的“代表”或者“代言人”。

  因为,满洲贵族共和,对于“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一直抱有高度的警惕。说得难听一点,有清两百年。前者一直把后者紧紧压在身下,曷言“代表”、“代言”?

  个中原因并不复杂:“地主阶级”也好,“士绅阶级”也罢,前边儿都得加上“汉族”两个字的定语。

  满洲内部,当然有贵贱贫富之分,但至始至终,未真正形成自己的“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

  满洲贵族共和,掌握国家政治权力,不过,具体到组成这个集团每个个体,其直接拥有的财富——特别是土地,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满族贵族共和,是以国家的名义,掌握国家的财富。

  也就是说,满洲贵族个人,和“地主阶级”、“士绅阶级”之间,发生的直接的关联,是有限的。

  世宗的一系列伤筋动骨的重大改革,最终能够成功,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把清朝和明朝拿来做一对比,这个情形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成祖之后,明朝的亲藩,不但丢掉了政治权力,还被朝廷严防死守。不过,作为一种补偿,皇帝允许、纵容、支持他的亲戚们,获取占比惊人的社会财富,包括土地。于是,宗室们早早地变成了最地道的“大地主”。

  后世的论者,常常惊叹明朝文官集团的强大,皇帝受制于文官集团的情形,几乎可以用“奇葩”二字来形容。通常的解释是,明朝抑武重文,文官集团乃得以嚣张。关卓凡以为,这当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的皇帝,既不能依靠宗室,孤家寡人一个,为进行有效统治,就不能不依靠士绅地主阶级的代表——文官集团。因此,严格说起来,文官集团不是给皇帝打工的,双方的关系的实质是——联合执政。

  这是文官集团何以如此之牛逼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也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工商税收死活收不上来的根本原因。

  土地、工商,都是文官集团的肉啊——你叫他们自己割自己的肉?

  只有张居正等极少数的明白人,肯把吃下去的,再吐出来那么一点点儿。

  皇帝要收税,要和文官集团争夺治理国家的主导权,就只能出之以太监这种特别工具了。

  这是明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太监势力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