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五章 寡妇桥_重生之铁血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渡村位于灵石和介休的交界处,距离灵石县城15公里。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自南向北,民国以前都是驿道,现在又修了南北交通动脉同蒲铁路;方向,这里有一座不建于何年的石桥,当地人都叫“寡妇桥”,横跨汾河。

  队伍要想渡过汾河,寡妇桥就是必经之路,也是最便捷的通路。

  据说,村里当年有个寡妇,含辛茹苦地把拉扯大,供读书,后来金榜题名,被朝廷委以重任。后来衣锦还乡看望母亲,没想到一进村,族里的长老就告诉他说,他母亲和汾河对岸寺庙里的一个和尚有染。因为人们她母亲经常渡河去对岸,晚上去,第二天早上返回。有时是涉水过河,有时是乘船过河。一日两渡,几乎风雨无阻。

  长老的意思,是认为寡妇的行为有伤风化,也影响她的声誉,请她酌情处置。

  寡妇的反复思考后,在汾河上建了一座石桥,说是为了方便母亲生活、报答养育之恩。

  后来,寡妇死了,给母亲举办的盛大的葬礼,和父亲合葬,还请那个和母亲有染的和尚来念经超度。谁也想不到,下葬后,墓碑刚一竖起,寡妇的就拔出佩剑,一剑刺穿了那和尚的心脏,并说“修石桥为母尽孝,杀和尚替父报仇!”

  因为有这个故事,原来名叫“回水湾”的村子被叫成了两渡村,那石桥也被称为寡妇桥!

  刚刚越过同蒲路的行军队伍,朝两渡村西边汾河边的寡妇桥摸去。

  此时已是夜里三点多了,如果不立即过河,天就快明了,万一被鬼子,后果不堪设想。

  路过两渡村边时,出现了敌情!

  平定作战时,中央军卫立煌部在灵石韩信岭和日军激战,晋西的晋绥军主力曾经越过汾河想反攻太原,这一带都曾发生过激战。现在,日军的平定作战已经结束,这一带完全成了敌占区。

  两渡村地处南北交通的同蒲铁路、公路线上,又扼守着交通的汾河老石桥,小鬼子在村子北面的铁路边设有据点。

  行军队伍是从两渡村东北面的峡谷中钻出来的,过公路、铁路,绕过两渡村,从村子西面的寡妇桥过河。

  到两渡村边的时候,空气里传来了一股浓烈的血腥气!

  走在前面的战斗力的尖兵班顿时就警觉了,停下脚步,就地隐蔽境警戒,传下了准备战斗的口令。

  等到战斗连的连长、指导员和带队的领导赶上来,摸到村口去一看,登时就怒火万丈。

  村口处躺着横七竖八一片尸体,从尸体上的服装看,应该是我军的一支小游击队在这里和鬼子遭遇了,中了鬼子的伏击。

  村子西边河滩上的寡妇桥头,月色下,站着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一队小鬼子站在人群对面,架着机枪,端着步枪,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一看这种情景,是人都,这是小鬼子在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