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声音_昭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歇在处理。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飞逝。

  转眼间,长安进入到了六月。

  此时,天子回归长安城,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时间,长安城的局势也相对稳定了下来。

  因为朝局日趋稳定,朝廷之中,还是有了另一种声音。

  那就是让三位节度使,离开长安城。

  原因很简单,三位节度使,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长安城。

  他们来到长安,是戡乱平叛来的,如今叛乱已经平定,朝廷也稳定了下来,三位节度使以及各自麾下的将士,该受封领赏的,也都受封领赏了,这个时候,三个节度使,不应该继续留在长安城了。

  齐师道应该回灵州,王甫应该回太原,至于林昭……

  他可以回青州,也可以回越州。

  因为其他两位节度使的封地,都在他们节度使府的治下,而封给林昭的越州则是他的故乡,并不在平卢节度使府治下,所以林昭就多了一个选择。

  这种声音,最开始只是几个年轻的读书人提出来,朝堂上并没有多少附和的声音,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暗处有人推波助澜,到了六月之后,这种声音便越来越大了。

  六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就有四个五品以上的官员上书朝廷,直接指明三位节度使应当各回本职,不应当再留在长安。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些人也说,关中尚且不够稳固,长安禁军也还没有训练起来,这个时候三位节度使应当继续镇守关中,等长安禁军成型,三个人再离开长安。

  对此,三位节度使始终缄默,没有表态。

  到了六月初十,朝廷的第二次大朝会,三位节度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默契,全都没有出席。

  三个当事人没有到场,朝堂上的局面就更加控制不住,先后有十几个读书人上书朝廷,请朝廷下旨,让三位节度使离开长安城。

  不过不管是帝座上的天子,还是政事堂首魁曹松,也都没有对这件事情表态,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朝会散去之后,一个穿着一身黑衣的中年人,来到了崇仁坊越王府,说是要求见越王。

  这个时候,林昭刚好在家,很快这个中年人就被带到了越王府的书房,见到了正在书房里悠闲翻书的林昭。

  中年人毕恭毕敬的拱手道:“末将见过越王爷。”

  林昭放下手中的书卷,淡淡的看了一眼这个中年人,然后淡淡的说道:“少将军今日怎么得空,到我这里来了?”

  说完这句话,林昭顿了顿,然后微微一笑:“哦对,现在应该称呼少将军为世子殿下了。”

  河东军少将军王络站在下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王爷取笑了。”

  林昭指了指自己书房里的椅子,淡淡的说道:“世子请坐。”

  王络犹豫了一下,便默默坐了下来,他抬头看向林昭,开口道:“王爷,今日朝会上的事情,您都知道了罢?”

  “什么事情?”

  林某人眨了眨眼睛:“本王今天身体微恙,不曾去参加大朝会,今天朝堂上发生什么事了?”

  见林昭装糊涂,王络微微低头,开口道:“王爷,今天朝堂上…”

  “礼部郎中程易,连同十几个文官一起上书,说要让节度使离开长安,各回本职…”

  林昭看了王络一眼,淡淡的说道:“我等节度使职责本就是镇守各地,抵御外敌,现在战乱已平,我等是不应该久留长安,朝廷上有这种声音也属正常,如果陛下让我平卢军离京,平卢军明日便可以开拔。”

  说完这句话,林昭看向王络,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怎么,王大将军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