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见鸣犊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不想吭声,却非得要有个人接话不可,荀攸低眸垂思,轻描淡写的说道:“莅政牧民,此乃郡守的本分,做得好,单不说有功,便是做得不好也得受罚的。陛下这些年汰清吏治、重视农桑,颇有成效,如今的地方各郡,岂有再不勤恳效命的?”

  “是这个道理。”见荀攸将功劳推在自己的头上,将胡邈的成绩轻飘飘的揭过,皇帝也不以为怪,顺势点了点头。

  他招过随行的驸马都尉周瑜,问道:“此去鸣犊原还有多久?”

  鸣犊原在霸陵原南侧,坡势平缓开阔,徐徐流过此地的河水清且浅,其上游有长水、宣曲等支流池沼。此地在数百年前便是长水校尉的屯兵之处,几经变动之后,又被皇帝将长水营驻地迁了回来。

  时近暮秋,北军六校正在北军中候、中垒校尉高顺的指挥下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军事演武,这场演武也被皇帝称为‘秋操’,是南北军每年都要进行的演练。由于只局限于北军内部,皇帝除了派遣一干人等前往探视、监督以外,并未亲自造访。然则这么大的事,皇帝岂能不亲自前往探看?

  “鸣犊原?”周瑜不是关中人士,如朝的时日尚短,对关中地理并未熟知于心,更何况皇帝说的这个地方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此地本来荒凉无人,只因长水营再度入驻,才逐渐恢复人气,后来据说有队斥候外出巡视,发现了一眼泉水,泉水喷发时,犹如牛犊鸣叫,堪称奇事,由此被改为鸣犊原。

  这个新地名就连生活在当地的人都未必熟悉,何况是周瑜?他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由此处往南,不消两刻便可行至该处。”

  说罢,他迟疑了下,说道:“陛下白龙鱼服,造访军营等大凶之地,实为不妥。不妨等长安城中的卤簿行至,再以天子盛装驾临?若要探看北军私下里是如何演练、将士是否虚以应付,何劳大驾亲至,臣愿效犬马之劳。”

  其实不用周瑜提醒,皇帝也时刻在乎着自己的出行安危,但他到底是相信高顺、庞德等人的品性,毕竟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军中骨干,更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忠臣良将。此次说是冒着不测、微服探访军营,其实对于皇帝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风险,只是任何事都要留有预备‘万一’的后手,这点皇帝也很清楚,他早已让天子仪仗跟在自己身后出城,作势前往上林苑,实则在出了南门后便折转过来,与皇帝走向同一个目的地。

  “算算脚程,卤簿还有多久到鸣犊原?”皇帝问道。

  荀攸心算了一下卤簿的速度,出声答道:“若是路上不出事故,尚有大半个时辰。”

  “大驾起行,总爱什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次在河东也是,心急火燎的战事非得迁延最后,还得先遣一军平叛,这才没有耽误战机!今后若要出关东,带上这副仪仗,难道又要故技重施?这像什么话?世祖皇帝征讨天下,也曾摆过这些架势么?”皇帝忽然没了好脾气,不满的说道:“让人乘快马去寻,限他半个时辰内必得赶至,否则就都给我走回长安去!”

  荀攸冷静的答应了一声,知道皇帝这是有意借题发挥,也不多言,正准备安排人手赶赴。黄门侍郎丘兴知是个表现的机会,立即毛遂自荐,皇帝看了看他、又看了身子依旧病恹恹的法正,便挥手允准了。

  “走,去鸣犊原,看看高顺他们在练什么。”皇帝见丘兴拍马离去,环顾一周,对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或是史书留名、或是默默无闻的殿前羽林、虎贲郎们,缓缓叮嘱道:“若是练得好,你们得学着,若是练得差,你们也得自省!”

  “谨诺!”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