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八十章 口径_汉鼎余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抗衡曹公亲领、汇集八州精锐的邺城精兵十数万;此后益州之军再度北上,曹公是不是又得尽出麾下精锐?此时荆、交二州有所动作,曹军又何以匹敌?”

  诸葛亮侃侃而谈:“这一战,让曹军认识到了我军的实力,足以使之戒惧万分。长远来看,我军或出关中,或出宛洛,在东西两线都能进退自如,战必取利;而曹军的精锐中军疲于奔命,往来应付……如此数载,天下事可坐定也。”

  张存喜悦道:“原来如此。军师所言,使我等如拨云见雾,眼前开朗啊。”

  众人纷纷赞同,都道:“汉中王能克定祸乱,我们就再欢喜不过了。何况,还能共襄大业,真是万分荣幸。”

  张存站起身来,正色道:“自汉中王至新野,仁厚之名就遍传九郡,引得荆州士人倾心归附,势若百川归海。只这江陵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汉中王的臣子,都为汉中王的大业效力。我想,汉中王但有所命,无论山高水长、艰难险阻,诸君都必定会竭尽所能,尽忠职事!”

  众人都躬身道:“处仁公说的是!”

  不少人再窥诸葛亮,见他面色平和,微微颔首,各自都放心一些。

  在场之人,都是荆襄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许多人投入玄德公麾下的时间,还在赤壁大战之前,并不比诸葛亮晚多少。又有许多人在诸葛亮随着叔父迁居襄阳的时候,伸出过援手,给予或多或少的帮助。

  他们群聚在此,又非正经的公务场合,诸葛亮也不好翻脸,更不好把某些言语放到明面上讲。

  张存此刻所说的言语,便已经颇具诚意:江陵城破,荆州士人难辞其咎,果然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宗族,哪怕流徙千里、山高水长也认了。只求诸葛亮看在往日情份,看在玄德公仁厚名声的份上,不要将这事公开处置,给众人留一个继续效力的可能。

  看来,不止是诸葛亮转述的关中战局,关羽和雷远二人坐镇江陵,大军直逼扬州的局面,也已经让他们想明白了。

  诸葛亮稍作沉吟,正待言语,张存却重重叹了口气。

  诸葛亮问道:“处仁公,莫非对战局还有何忧虑?”

  “军师说得如此透彻,我实无忧虑。只是想到,荆州、益州之间山水相隔,消息传递不易。当日关将军出兵宜城的时候,只道汉中王接战不利,急需援助,故而江陵城中谣言散布,人心不安。以至于潘承明这么方严聪察之人,竟受了江东蛊惑,以为大势将颓,真是可悲、可叹。”

  诸葛亮轻笑一声。

  吴军攻入荆州的时候,汉军尚在关中鏖战,那时候就以为大势将颓,这得对汉中王多么没有信心?张存所说的,当然不是江陵城中的实情,而是荆州士人们提供给诸葛亮的一个口径:

  潘濬是因为错误判断了关中军情而临时起意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