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章 朕意已决_大宋最狠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说道:“当初在太原之时,朕曾经和太原知府张孝纯还有副都总管王禀聊过此事。

  眼下完颜宗瀚和完颜宗望虽然退兵,可是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只怕再来之时,就不是之前那样儿了。”

  “他们未必敢来。”

  李纲摇了摇头,答道:“汴京一役,完颜宗望只以身逃,太原一役,完颜宗瀚所部也元气大伤,如今要忙春耕的不只是我大宋,金国同样也要忙着春耕,他们自然不会现在就来。

  依臣之愚见,完颜宗瀚和完颜宗望若是再次南下,必然会挑选秋收之时大军掩来,一是秋收之时补给方便,二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再不像像此次南下一般仓促。”

  听得李纲这么一说,赵桓忍不住有些失望。

  李纲可称将才,甚至称之为宰辅之才也不为过,但是离帅才这两个字,只怕还差得老远。

  以己度人。

  如果是完颜宗瀚或者完颜宗望装备了火器和热气球这一类的大杀器,那赵桓肯定会趁着对方还没有大规模列装的时候用兵——

  忽然用兵,不仅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把对方的装备弄到手,然后好好研究一番,回头造出来更好的装备之后再去弄死对方。

  如果等到大规模列装之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到时候带多少人马过去不都是给对方送人头?

  “总之,你们不必再劝了,朕意已决。”

  摇了摇头后,赵桓沉声道:“只要拿下了析津府,再东出榆关,整个北方就再无威胁,到时候朕想怎么劝课农桑就怎么劝课农桑,想怎么开恩科就怎么开恩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儿,天天担心吊胆的担心金兵南下。”

  李纲和李若冰顿时也无话可说了。

  沉默了半晌之后,李纲才拱手道:“若官家亲征,那京中又该如何安排?”

  “安排?”

  赵桓淡定无比的抿了口酒,答道:“自然是和上次一样,让太后她老人家垂帘听政,皇后和皇长子监国,你们几个留下来辅政。”

  李纲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种老相公老迈,兼之近来气色不佳,官家却又该以何人为帅?”

  “臣以为四格八法之制,不适用于军中。”

  不待赵桓说话,李若冰就抢先说道:“若是依着四格八法之制,种老相公此时已然该退出军中。然则军中需要的,还是种老相公这般的军中宿将。”

  赵桓还是忍不住摇头。

  种师道该退的还是得退,包括宗泽,该退的也一样会退。

  大宋在军事上的毛病很多,军中更多的时候都是依靠像种师道和宗泽这些老将,年轻一辈的将领之中根本就没几个出挑的,真正能让赵桓记住的年轻一代的狠人,也就只有岳飞、杨再兴、辛弃疾这些人。

  这是重文抑武制度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但是吧,赵桓打仗,跟大宋其他的将领打仗是不一样的。

  因为赵桓所依赖的根本不是什么不世名将,也不是什么无敌猛将一类的,更多的,还是依靠着纪律,纪律,纪律。

  换句话说,患有火力不足综合症晚期的赵桓手里拿的装备足足领先金兵甚至领先整个世界一个世纪,靠的根本不是什么计谋,而是依靠火力洗地的降维打击。

  把这些名将老将安排在更合适的地方,让他们去培养更多更牛逼的将领出来,才是对这些老将的正确使用方式,而不是让这些人一直在战场上拼杀。

  然后赵桓就更头疼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似乎越想越多?恶性循环?

  PS:感谢书友“忘了自己的颜色”1000起点币打赏,感谢书友“暗夜魔楼”700起点币打赏,感谢书友“杜鐾”和“星宇&老猪”500起点币打赏,感谢书友“烟雨追云”和“ag,狐大盗怎么用呀”100起点币打赏!

  再PS:那啥,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所以刚刚有部分内容重复,已经修改好了,重新加载一下就会显示正确内容了。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