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5章 大业奠基_拂世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拿崔铎邀功,不过是张牙舞爪罢了。”

  长青轻轻一叹:“可惜如今净光天女销声匿迹,想要再找便如大海捞针了。”

  ……

  不知不觉间,夏秋相继而去,天地间寒意渐盛,北风呼啸。

  河北旱蝗灾害,放眼整个大夏,只是一段不太引人瞩目的小插曲,倒是其后搜查逆党一事,牵连到博陵崔氏,席卷起一场朝堂风波。

  起因是已经致仕的礼部侍郎崔铎,资助乱党妖人、涉嫌谋反,而且私自编史,其中提及大夏太祖早年间的经历,往往多加污蔑,把“任侠勇略”说成“侵凌乡里”,把“存孤恤寡”写作“霸占人妇”,甚至有烝父诸妾的不伦恶行。

  总而言之,在崔铎笔下,大夏太祖完全就是一个年轻时为恶乡里、长大后诡计多端之辈,与国史实录中解民倒悬、文武盖世的形象截然不同。

  此等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朝堂哗然。而且那部《山河豪杰记》更是在短短时日内忽然传遍两都坊市,成为炙手可热的书刊,比起什么诗集文卷要更受欢迎。甚至被有心人改编成文辞浅白的话本,流传至街头巷尾,成为寻常百姓谈资。

  等朝廷反应过来,立刻下令封禁《山河豪杰记》,任何传抄刊印、对外售卖的举动,一律视为逆贼同党,狠狠抓了一批人,以儆效尤。

  不过当《山河豪杰记》呈到御案上时,圣人却认为书中之言大多荒诞,不足为信,绝非是文采彪炳的崔侍郎所著,并勒令停止搜捕,莫再滋扰百姓。

  尽管有圣人亲自开口,让崔铎免除私自修史的罪过,但他与洪范学府私下勾连,意图阻止新政推行一事却难以掩盖。

  大夏龙兴于河东、成就帝业于关中,历代皇帝对于河北士族相互勾连结合,一向甚为忌惮。他们通过姻亲、师徒等关系,交织成一张大网,把持士林舆论,自视甚高,认为世家传承悠久,见惯朝代更迭,就连大夏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因此朝中有人揣摩圣意,趁机大做文章,主动上书,要求罢废洪范学府,以五姓七家为首的河北士族迁居两都,不准留在本乡本土,免得形成跨州连郡的强宗大族。

  这份奏疏可想而知引来多么强烈的反击,朝堂中立时争论不休,更是掀起一场针对新政官员的批判,坚称他们不知体恤百姓,每到一地便按照新政法令强行摊派,闹得民不聊生。

  眼看新政推行受阻,不少人主动找上陆相。然而陆相这回却是出乎意料地安静,并未有任何明确表态。后来圣人动身离开长安,东巡泰山封禅,这件事好像就不了了之。

  可是当圣人一路东巡问政,来到泰山脚下,却主动前往洪范学府,与当代府主和几位执教对谈问论,并向他们求教古时封禅之礼。

  原本因为崔铎一案而惴惴不安、几番试图自辩的洪范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