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1)_电影世界逍遥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人没那么蠢,很快就爆发了白莲教领导的民族独立战争。起义军中的一部朱元璋部发展了起来,最终推翻黄金家族的邪恶统治,建立明王朝。

  朱元璋是个有一定理想的封建帝王,他并没有耽于享乐,相反,他把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尽可能减少百姓的负担,因此,当他知道国家每年的税收有可能超过两千万两时,在这个位置划了条线,下令就收这么多,多的他也不收了。

  必须说明的是,收上来的这两千万两,并不是用来发放军费的,朱元璋建立军队的时候,觉得出粮饷养军队非常不方便,收税的时候官吏就得腐败一把,搜刮上来的钱粮有多少落到皇帝手里还两说,皇帝再把这些粮饷发到军队手里的时候,还得被文官武将瓜分一遍,真正落到丘八手上的能有多少,老朱心里实在没底。

  于是朱元璋整出一个没办法的办法:干脆划拨一批土地给军队,让军队屯田,土地里产出多少粮食,军队就有多少粮饷。然后朱元璋得意地说他养了百万军队不需要百姓出一粒粮食。

  问题出来了,首先这种军队在现代人看来也就类似于“生产建设兵团”。但“生产建设兵团”毕竟不是野战军,许多野战军的干活“生产建设兵团”是做不了的。

  明初的将门,随着卫所制的腐朽、军户的大量逃亡、几代下来继承人的退化,实力削弱得差不多了。能撑到最后的,印象里只有云南沐家,就是那个“木头泡在水里,成了烂木头”的那家,其他的,实在想不起来了。

  这还罢了,关键是,当时的管理体系,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制度上都不可能有什么效率。想想看,没有电报、电话、传真、网络之类的手段,消息从地方传到中央,指令再从中央传到地方,这延迟就已经很可怕了。所以地方上许多狗皮倒灶的事情,上级管理部门莫说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只有干瞪眼。

  李治亭在《吴三桂大传》里有这么一段:

  辽东地区是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起,皆令屯田自食。《明太祖实录》,卷233。江苏国学图书馆本,下同。每一军士给地50亩,至永乐初年,全辽25卫,屯地已达25300余顷,屯粮一年可收入716000余石。《明宪宗实录》,卷244。应该说,这种以守军耕种的屯田法在一定时期收到了效果。但是,好景不长。广大军士辛苦耕种的土地和收获的粮食逐渐被他们的直接统治者——各级将吏、地方大员任意占种和侵夺,屯田制遭到破坏,而夺占耕地者迅速富裕起来。这些夺占者有镇守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总兵官、副总兵官、都司指挥使,就连那些千户、百户等低级官吏和他们的子弟也敢于侵夺。到正统八年(1443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