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分歧,马谡,屯田_蜀汉我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之能,必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马谡点头应道,眼眸中闪过一抹妒忌之色。

  诸葛亮对刘封实在太恩厚了。

  这不是老师对弟子该有的态度,这分别是丈人看女婿,越看越觉得自家人好。

  小师妹诸葛果,马谡也见过,那明媚活泼的女子,怎么就死心眼的看上了刘封,想我马幼常也一样风流倜傥,智谋出众。

  马谡想到这里,就不禁自怜起来。

  马谡等人依言退下,诸葛亮却是怔怔的推开窗棱,一双疲惫又锐厉的眼睛眺望巍峨的秦岭,久久无语。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太长的时间。

  刘封的谏言虽然颇有道理,先收复东三郡的方略也是不错,但计划要是更改,涉及军队、后勤等一系列的事情,轻易改变不得。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荆州。

  刘封收到诸葛亮的书信及马谡草拟的公文,心中郁闷了好一阵。

  演义中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神化得厉害,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死后吓司马等等,这些其实是牵强附会,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虽然不错,但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用一个字概括诸葛亮的作战风格:稳。

  两个字的话,很稳。

  三个字则是:太稳了。

  在蜀汉国力不及曹魏的情况下,行军打仗不冒险,肯定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诸葛亮既然不听劝告,刘封远在荆州,也就只能先放下陇右那边的事情,诸葛亮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等到北伐战事不力,其自然会想起刘封的提醒来。

  相比大西北的凉州,刘封眼下主持荆州事务,也忙碌得很。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春耕时季来临,这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节。

  在有了稳定且适合耕种的地盘后,刘封准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了,曹操当年靠什么起的家,就是靠收编黄巾,屯田发展。

  刘封可不想和关羽一样,只关心要钱要粮,不管粮秣从哪里来?

  荆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春秋之时就是楚国的都城所在,适合耕种的田地不少,还都是些上好的水田,要不是田地出产丰饶,刘表治荆州不过十余年,也不会成为南方的第一大势力。

  可惜的是,赤壁、江陵、襄阳连番大战,南郡一带成为魏蜀吴三方角力的主战场,连年的战事,造成百姓流离,田地荒芜,在缺少人力、畜力的情况下,要想屯田恢复生产千难万难。

  屯田有二种,一是军屯,也就是各部将领划片区,然后军队分驻各地,在适合耕种的地方开垦耕田。

  军屯屯田兵,在曹魏那边有另外一个名字:青州兵。

  刘封清楚的记得,刘备以前提及,关羽、张飞在与曹军交战时,只要一听到对面是青州兵,立时士气高涨。

  这中间的缘故就是青州兵是屯田兵,平时以耕种为主,闲时才操练打仗,所以战斗力不强。

  二是民屯,召募流民耕种,先是由各地郡县乡里发放农具,种子,然后根据收成,抽取一定的比例赋税。

  让刘封开心的是,魏吴这一次石亭大战,给荆州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影响。

  冬日里,扬州、豫州一带的流民为避战乱,纷纷拖家带口逃奔荆州而来,老弱多死于路途,能够到达南郡的,青壮健妇倒是占了一大半。

  按各地府县署的统计,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皖城、石阳、石亭一带的流民涌入者,就有近三万余口。

  有人,有荒田,还是春耕的播种季节,刘封自然要好好学一学曹操屯田。

  春三月,在刘封的主持下,一场波及荆州全境的屯田春耕运动开启。

  领了任务的各个县、乡、亭纷纷召集本地的大族,安置流民、募民耕作,一时间,荆州大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