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忠诚僚机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的,这对儿蚌式进气道与以往的不同,最前方与机身的连接处形成了一个流线型的锥形结构,之扩展开来,以并不大的、几乎与机身融为一体的鼓包方式,与后面的进气道融为一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可以遮挡进气道内,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反射雷达波,更重要的是会增加进气道的气流进气效率的同时,确保气流的激波效应降至为零,从而令发动机平稳工作的同时,增加其使用寿命。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航空动力研究积累和材料学上的突破根本就做不到,不说别的,光是与机身表面融为一体的设计,就对包括材料、工艺等要素提出极高的要求。

  正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光是蚌式进气道一项,身为航空制造方面的专家,英国BEA系统公司的汉密尔顿就不得不成就,就现如今的BEA系统公司而言,在这方面是不如中国腾飞的。

  可还不等汉密尔顿感慨万,位于两架飞机中间的那块临时搭建的显示屏上便播放起JNB—17C型战机的宣传片,不得不说中国腾飞在这方面很用心,时长虽然不长,但却制作的很精良,在最后屏幕上列出了JNB—17C具体参数:

  成员:2人

  长度:米

  翼展:米

  高度:米

  机翼面积:平方米

  空重:吨

  最大起飞重量:吨

  动力:1具腾飞动力的WD—62-TF-116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吨

  加力推力:吨

  最大飞行速度:马赫

  航程:2200公里

  实用升限:15000米

  整机推重比:

  就数据而言,在一众第三代作战飞机当中并不算十分突出,然而若是放在现如今的高级教练\攻击战斗机这个类目中,JNB—17C那就是无可争议的佼佼者。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JNB—17C在某些方面已经与某些早期型号的第三代作战飞机的水平不相上下,就比如生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F—16A系列,以及米格—29A系列。

  JNB—17C的基本性能于这两款经典的早期三代机完全都可以一较高下,甚至还略有胜出。

  而这才是汉密尔顿和费萨尔惊讶的地方。

  当然了,如果他们是国内某友商的负责人根本就不会如此,没办法,中国腾飞在国内犹如螃蟹一样,横行霸道的姿态,以及几乎全谱系的多机种布局,早就让那些国内友商们是即羡慕又嫉妒。

  但这些国内知道的事情,不一定其他地方都知道,就比如说总觉得国内产品是地摊货的中东王公们以及自视甚高的英国绅士们。

  在西方舆论多年的宣传和洗脑下,他们一直以为国内还是一群用不起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穷鬼,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高科技?

  结果,庄建业上来就抛出一款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