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3章 夜袭魏营_三国之白马关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重围,往东面逃窜而去。

  “众骑卒,分散追击!但有不降者,格杀勿论!”但关索连这些人都不打算放过,在他的指挥下,两边余名弓骑兵奋起直追。

  这些魏兵随身的干粮肯定不多,如何能走出东三郡这片谷地,少不了要去大小村落掠夺,关索可不想他们四处为祸。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步兵如何跑得过骑兵?在接连不断的箭矢面前,一个个逃命的魏兵倒地毙命,剩余的自知无法逃脱,只有跪地求饶。

  当然关索也遵守诺言,只要投降便一个不杀。

  东三郡这片地方人口本就不多,正好让这些魏兵干点苦力活。只要严格管理武库和粮仓,这些魏兵就算想造反也无能为力.而且关索更不担心他们逃跑,这么一个山谷环绕之地,好似天然牢笼,只要把守住各个要道,魏兵还能插上翅膀飞走不成?

  今夜这一战,汉军又击杀魏兵千余人,俘虏七百余人,更兼击杀魏军将领高迁,可谓是大获全胜。

  就在关索欣喜击败魏军之际,东面忽有一骑飞奔而来,关索上前盘问,竟是裨将军丁立有败报送来。

  原来,徐晃这一路魏军虽是为了吸引汉军的注意力,但也没有完全消极怠工。趁着魏军士气正盛,徐晃率领士卒一路猛攻汉军。丁立在前几个险要处抵挡不住,便率兵退守到杀牛岩附近,把守要道,多备弓弩,抵御魏军。

  而徐晃在第一次强攻没有得手后,便连着几日按兵不动。丁立以为徐晃兵势已衰,便放松了警惕,岂料徐晃趁夜突袭,一举攻入杀牛岩,大败汉军。丁立自知不敌,火速带着众士卒退守到西面的石转山。

  这石转山之名,是房陵一带的百姓所取,来源于《诗经》中的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只因这山路虽然宽阔,却也极为陡峭,就连棱角分明的石块都能从上面顺利地滚下山坡,由此得名。

  当年陈式驻守东三郡时,便从当地百姓处得知这石转山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在丁立奉命前往房陵时,陈式也特意交代过他。因此丁立前去抵御徐晃时,便先在此留守了百名士卒,等到他率败兵返回之际,这百名士卒便立刻用麻绳快速接应丁立一行人登上石转山。

  这石转山两侧皆是峭壁山岩,人是断然过不去的,唯有一条山路可通房陵。因此这石转山也可谓是房陵郡最后的屏障,只要攀越此山,便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峰。丁立岂敢大意,率领剩余士卒严阵以待,继续阻击魏军。

  而徐晃面对如此陡峭的山路,一时间也是无法攀越,只有另想对策。

  听完这些军情后,关索忍不住心中感慨:“《三国志》中记载徐晃善于示弱,然后伺机破敌,当真名不虚传!”

  “听说这丁立,乃是刘备当年在新野时招募的士卒,多年来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