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105章 意外之喜_买来的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打着哈哈,弯腰把地上的几粒谷子捡起来:

  “听到花娘子提起林邑稻,一时情急,一时情急,嘿嘿……”

  阿梅是个乖巧的,有些好奇地看着冯君侯很在意这些谷子,出声打破了尴尬:

  “男君,这林邑的谷子,与平常的谷子有什么不同吗?”

  冯君侯把谷子重新倒入荷包,一边说道:

  “这个啊,就得问花娘子了,毕竟这可是她种出来的。”

  花鬘这个时候,终于略微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她没敢去看别人,只敢看向自己的好友阿梅:

  “林邑稻耐旱,不需要像平常稻谷那样,地里离不开水,而且它不择地,随地而长。”

  “最重要的,它从播下去到收成,只需要两个月多一点……”

  听到这里,就连原本一直斜眼看人的张大秘书,都忍不住地惊呼起来:

  “两个月?”

  “不是两个月,是两个多月。”花鬘纠正道,“听说林邑那边,只需要不到两个月,但我在锦城试过了,超过两个月。”

  “两个多月也可以啊!”张星忆截口说道,“南中那边多山地少,要是这林邑稻真这么好,那可就解决大问题了。”

  花鬘当然知道既不挑地,又很耐旱的林邑稻很适合在南中种植。

  特别是兴汉会带头在南中开出梯田,简直就是为林邑稻量身打造。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地看了一眼冯君侯。

  都道此人是鬼王转世,看来不无道理。

  要不然,他怎么会让自己一直想办法找到林邑稻,又怎么会在南中大力开发梯田?

  可以说,此举对于南中百姓而言,当真算得上是大功德了。

  如果说诸葛阿公是给南中带来了秩序,那么这个家伙,就是给南中带来富足。

  当然,最早的时候他是吃人,这个不算。

  冯君侯没有注意到花鬘的目光,他转过头去,对着张星忆笑道:

  “还有江州,张伯岐可算是走了大运了,还没上任呢,就凭空得了这么一件大功劳。”

  有了林邑稻,不仅仅是江州,加上南中和整个蜀地平原,可耕种面积估计又要再扩大一番。

  那些渠水灌溉不到但雨量充足的地方,还有那些不够肥沃的地方,都可以尝试种上这种稻谷。

  这么一算起来,蜀地的粮食产量可能又要再提高。

  不但要卷死蜀地平原的世家,而且还要卷死荆州的豪族。

  想到这里,冯君侯看向花娘子的目光,就变得格外欢喜。

  花娘子不敢对上冯君侯的视线,目光闪躲。

  冯君侯光顾着高兴,没有去探究,只管对着关小君侯说道:

  “今日贵客上门,我要好好招待一番,细君,烦你告诉下人一声,多备些上好的酒菜。”

  关小君侯含笑点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花鬘,然后招呼几人领着孩子下去。

  花鬘也想跟着离开,但她是客人,最重要的,是她还有事要跟冯君侯说。

  “坐下先喝口茶。”

  冯君侯主动开口说道,“林邑稻的事情,辛苦你了。”

  早几年就吩咐给她的事情,本来冯君侯自己都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没想到她居然能一直记着,给了自己一个意外之喜。

  冯君侯这么高兴,除了刚才所说,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农业是第一产业,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建立在足够的粮食供应的基础上。

  从汉到唐,长达千年时间里,中原的官方统计人口,顶峰基本都是六千万上下。

  直到宋时,新式工具的出现,大力开发江南。

  最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林邑稻,这才让人口触摸到亿的规模。

  直至明代,继续引进新型粮食作物,人口再一次突破,向两亿发展。

  不要小看一种两种的农作物的引进和改进,它很可能让中原大地能承受的人口极限,不断地突破上限。

  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什么都是虚的。

  花鬘听话地坐下,捧起茶杯,凑到嘴边,然后又很快放下,也不知喝没喝:

  “倒也没有什么辛苦,其实我这一次过来,除了给你说这个事,还有事想要求你。”

  “哦,什么事?尽管说来,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帮你。”

  冯君侯今天心里高兴,大包大揽地应了下来。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