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章 豫.乱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防二旅撤东川进行修整的事情很快便办妥了,陕州那边却出了些变故。

  今年河南全省连着夏秋两季粮食欠收,可是国府对于粮、税的要求依旧让人生畏。整整5亿斤军粮配额,再算上其他捐税,3ooo万河南民众,不论男女老幼、僧俗道尼,人人都要从嘴里省下两斗三升粮食才能完成委员长的要求。当然,这还是消减过的数字,如果是按照九月王曲军事会议前,征实小麦1o8万担、征购3o5万担万石的标准计算,怕是连政府的公职人员饿死几个。

  饶是如此,豫南灾区传来的消息也让各方大员们胆颤不已。南阳上蔡的一些乡镇里头,居然连保长们都出门逃荒了!要知道,保长、甲长纯粹属于地头蛇的角色,将家里需要缴纳的税款、粮食转嫁给治下百姓,已是半公开的“规矩”。天知道,灾情得严重到什么状态,才能将这些一向有法子的“土皇帝”们,逼的和老百姓一起离家逃荒。

  各种关于灾情的小道消息满天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寻常百姓只晓得灾情严重、自家锅里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果腹。而留守洛阳的官员们,即使是没有路子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法子判断灾情的真实状态。比如,洛阳城里灾民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负责收尸的警察几乎忙不过来;比如,洛阳城外的人市上,一个15、6岁的大姑娘只要6斗麦子就能带走,那些生养过的小媳妇,姿色差的连4斗麦子都不值;比如,洛阳火车站满是逃难的灾民,搭火车奔陕西躲灾的人数,已由八月初每日3ooo人,增加至每日7ooo余人;再比如,洛阳火车站外一些包子铺里,客人买到了带小孩指甲的肉包子。

  整个河南的灾情都在持续恶化。为缓解愈严重的粮食问题,河南省府的老爷们终究还是向一战区低头认了错。

  第一战区长官部也摆出了高姿态,在军地双方召开的紧急救灾会议上,蒋鼎文允诺出借后方的囤粮3万包,合计86o万斤小麦用于救灾。另外,蒋鼎文和汤恩伯等将领还号召部队,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食,计约小麦3oo万斤,用于开办粥厂。

  相较于庞大的灾民总量,军队提供的那点粮食实在支撑不了几顿。河南省府几乎日日都有新的政令出,派人赴陕西购粮、命令各县将仓谷在1943年夏收之前全部散给灾民、要求公务人员捐献口粮,甚至还有禁止大吃大喝的通令。正真让各方势力震动的是,省府还派出大批人手,准备查封各县大户人家的存粮,统一收归政府调配

  相对还有些收成的豫西各县,顿时成为了各方势力注目的焦点。那里不仅是军政大佬们寄以厚望的税源地,还是他们赖以完成军粮征收任务、保住个人乌纱帽的关键所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