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一十六章 新队伍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北非往国内倒腾二手货的事还在继续,步机枪、火炮、弹药、装具,甚至还有一部分汽车零件。都是从被盟军放弃的车辆上拆下来的,有些能直接用,有的要用机器进行改造,或许没有新货好用,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家里一共五架装了增压器的c47b型运输机,每跑一趟就能运回40万发子弹或是两千发七五口径的炮弹,运步机枪的话,每趟运回的量能装备一个加强团。运输火炮时稍微要麻烦一些,75至105口径的火炮得拆成几部分才能塞进飞机里头,再大些的家伙,那是连想都不要想。

  理论上来,空运回二手武器的费效比还算不错,比起自家进行生产,花费要少的多。但是后勤上仍旧牢骚不断,他们认为,空运上耗费的航空汽油实在太多了,运输子弹这些小东西时,几乎是在做赔本买卖。

  其实东川和陕州还是有些家底的,盐亭油矿也能接济一部分,可架不住喝油家伙也多,光是维持近百架战斗机的日常训练,都是一个了不得的消耗量。好在航校的用油不要家里负担,否则油库那边早就入不敷出了。

  赵诚倒是不以为意,别看后勤上整天叫唤,家里的条件比起国府空军那边依旧强的多。空军的新飞行员在国内航校只进行60个小时的初级训练,作战机飞行专科训练都改到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籍此省下油料来确保各个部队的日常需要,饶是如此,一线部队的飞行员依旧得不到充分油料供应,各种训练不得不一减再减,甚至连训练大纲规定的最低小时数都达不到。无奈之下,后勤方面只能在飞驼峰航线的运输机上打主意,从汀江飞往昆明的飞机油箱必须装满,从昆明返程印度前,则要“精打细算”,确保飞机上存油既能保证飞行安全,有不至于被“白白带回印度去”。其中艰辛,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保证作战飞机的正常出勤率难,伺候好飞行员更难。

  飞行员本就培养不易,从航校招收学员时开始,到人员补入部队,说是千里挑一甚至万一挑一都不夸张,所以吃穿用度都是一流的。一日三餐都有充足的肉类、酸奶、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巧克力、维生素、鱼肝油什么的也是敞开来供应。有人统计过,每个飞行员的伙食花销都能养活一个步兵排,但就是这种供应,依旧会有人闹情绪。有个时髦词是专门形容他们的,叫作,空虚!

  20郎当岁的小伙子,总有发泄不完的精力,训练场上消耗不完,就只能找其他途径。

  出了训练场,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喝酒,还有人把心思放在了姑娘们身上,以至于师部医院、随军学校和基地俱乐部里总有一帮穿飞行夹克的家伙在晃荡,碍眼的很。

  赵诚倒是不反对飞行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