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 《寻坊间》首播_重生文娱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曲结束后,在画面左下角一行小字提到了歌名:周不然——《江南》。

  无数网友选择倒回去,他们想再听一遍,但也有的网友继续往下看,想知道后面是不是还有什么惊喜。

  “一次无意的机会,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油纸伞这项非遗项目代表性的继承人……”

  画面从一片黑暗渐渐亮起,首先聚焦的是一双手,一双满是老茧伤口,指缝和掌纹里都渗进了黑色的漆和胶,手的主人第一次面对镜头,满是局促和拘谨,但偏偏这样才显得真实。

  “您好闻先生,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油纸伞的制作流程吗?”

  “当然,一把上好的油纸伞的制作往往需要7个多个的时间,经历各种浸泡打磨走针穿线等八十六道工序,才能成为一把散发着桐油味的油纸伞……”

  只要一说起油纸伞来,他就瞬间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抬手间满是自信!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都被老闻的质朴和踏实所打动了,在所有人的反对里毅然而然坚持油纸伞,这需要多大的信念!

  节目组:“之前听你说过现在油纸伞的销量不好对吗?”

  正在指正工人如何析出竹子里糖分的老闻,一听到这个顿时就有点失落的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用油纸伞了,他们喜欢尼龙伞,周总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街头向路人挨个推销油纸伞,可好几天的时候,一共才卖出去10把伞……”

  节目组:“那这些年您的这些伞都是卖到哪里的呢?”

  老闻:“日本,他们对传统的东西很感兴趣。在前些年,那会职工平均工资还不到两百块的时候,就有日本商人亲自到我们这里来买伞,一把卖23块钱。”

  说到这里老闻满脸的骄傲,商品能出口获得外国人的认可,说明他的伞确实是有独到之处的。

  “他们提过好多次买下我的技术,或者请我去日本,他们觉得我的油纸伞很好,但我不想去,我还是想把自己花功夫制作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油纸伞卖给自己人,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别人的。”

  老闻一番话说得不少网友心中顿时升起万般感慨,他们在不停的追逐那些西方舶来文化,对老祖宗真正留下来的宝贝却视而不见,要不是一些匠人的坚持,估计这些传统工艺这会都差不多成了国外的非遗项目了。

  节目组:“我刚看到您这边所有的工人年纪都不小了,您现在还没有收徒的打算吗?”

  老闻一听这话更是唏嘘了:“除了我们这些干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没有人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做一把卖出去的伞,我问过不少还在操持传统工艺的匠人,大家年岁都差不多,面对的问题也都一样,后继无人,可能我们这辈的过了之后,我们这些工艺就成了外人的东西了。”

  一起节目剪辑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