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形势已逆转,韩马遁南安_三国之再续雄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南安郡,刻不容缓,星夜撤军!”

  王嵩在冀县大败韩遂之后,关羽张飞都主张进攻平襄城,王嵩以目视郭嘉,郭嘉开口道:“主公不必进攻平襄,让徐晃跟上去,等着接受平襄好了。“

  见关羽张飞等人不解,郭嘉解释道:“我军大败凉州兵,敌我双方势力发生了逆转,韩遂除了回守南安,别无选择。”

  贾诩接着道:“其实更确切的说法是,韩遂若不退守南安,待主公占了南安,平襄孤城一座,迟早为主公所有。”

  于是,王嵩只下令徐晃率军远远跟着马超,待韩遂离开之后接受平襄即可。

  形势的发展果然如郭嘉贾诩预测一样,在徐晃赶到平襄时,韩遂已经连夜撤往南安郡。徐晃领兵进驻平襄城,维持治安,安抚民众。然后留下五千人驻守平襄,与徐庶和王双一起,回到冀县拜见王嵩。

  王嵩出城五里相迎,下令犒赏三军,大摆宴席庆功。随后,分兵四出,全取天水六县,各县闻风归附。

  然后,王嵩拜现任大将军府椽属的石滔为天水郡太守,负责天水郡军事民政。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曾与徐庶,孟建一同就读于北方书院,被称为当时的北方书院三杰。昔日的三杰之首徐庶,尚未毕业便立下大功,被王嵩拜为军师,三杰中的老二孟建孟公威,已经担任广魏郡太守,老三石滔,也在这次被王嵩拜为天水郡太守,北方书院人才辈出,文风鼎盛,可见一斑。

  至于地方政策,王嵩已经定下调子,与广魏郡类似,只是天水郡的羌族势力比广魏郡要强大得多,羌人汉化的工作要艰巨很多。

  不过有了普默特和哈尹迪的投效,加上王嵩的善政,以及从雍州运来大批粮草物资的支援,天水郡的民政治理估计很快就会走上了正轨。

  此次征战天水郡,前后共收得俘虏四万多人,这次的俘虏,王嵩并不打算送往雍州矿山充当免费劳力,其原因是因为王嵩发现,相比其它地区的士兵,凉州兵的素质才是最好的。

  凉州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民族矛盾,以及几百年来从未间断过的战争,使得凉州的百姓几乎人人都从小练武,凶悍好斗,因为只有勇武的人,才能在无处不在的矛盾争执以及战争中生存下来。

  在凉州地区,以勇武为尊的不只是羌人,汉人的尚武精神也毫不逊色。

  可以这么说,这些俘虏的凉州兵,若在同等装备的条件下,其战力比王嵩的亲卫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宝贵的兵源,又怎么可以浪费在矿山上呢?

  王嵩从四万凉州俘虏中,挑选出二万多年轻力壮的士兵,打散分配到七万军中,剩余的两万多人,则给予厚待,分配士地,赐与粮食,由地方官员协助其在天水郡中安家落户。

  如此一来,王嵩在冀县可动用的兵力达到九万多人。

  在冀县盘桓一个多月,待各种补济物资到来之后,王嵩留二万人给徐晃和石滔镇守天水郡,亲率七万人进入南安郡。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