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1章 刁民因贫兮,征羌先富羌_三国之再续雄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边。

  若从代郡南下攻打并州,又需要面对险峻的雁门关。所以往西发展不仅地域狭小,而且非常困难。

  主公要往南发展,则绕不开曹操的兖州和徐州。

  而曹操则不一样,他用兖徐二州挡着主公的发展,自己却可以南下夺取荆州,扬州,益州和交州。

  若主公与曹操结盟,然道要等曹操夺了荆扬益交四州之后做了皇帝再封你为臣子吗?”

  袁绍深以为然,但又恐王嵩发展起来难以制衡,有些犹豫不决。

  许攸分析道:“王嵩的扩展在西凉,但西凉苦寒,加上无限广褒的西北地区羌族势力强大,连大汉朝强盛时期都不能彻底征服羌人的叛乱。

  这是一块连朝廷都一直想要放弃的地方,王嵩拿着只是个烫手山芋而已,对王嵩有害而无利。主公大可不必如此在意。”

  袁绍认为许攸说得很有道理,便只是在口头上应付曹操的使者,而实际上,暗地里派辛毗到长安,欲与王嵩讨论结盟的事情。

  不过,此时的王嵩,还正在广褒的大西北,处理与羌人之间的关系。辛毗只好先在长安住下来,等候王嵩的消息。

  ……

  此时的王嵩正在与张既贾诩石滔孟建等人讨论彻底解决百年羌乱之祸的问题。

  王嵩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15年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细致了。

  在分析羌族之祸时,王嵩这样对张既等官员道:

  “羌族之乱已历二百多年,朝廷多次征剿,然而羌人降而复叛从未断绝。你们可知道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羌乱?“

  张既起身答道:“其原因在于咱汉朝官员没有真正公平地对待羌人,更没有真正有效地推行羌人的汉化。”

  王嵩摇了摇头道:“你虽然说得在理,但没有说到根本的原因。其最根本的矛盾是源于生存的矛盾。

  汉族是农耕民族的代表,胡人是游牧民族的代表,这两种民族是在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战斗。

  争夺生存资源,这才是羌乱的本质!

  不解决羌族的生存问题,就永远不能镇压着羌族的叛乱。

  不同于北方的匈奴和鲜卑,西北的羌人,是一种处于半农耕状态的民族。假如我们让他们看到农耕的收获,十倍甚至数十倍于游牧,他们还会执着于游牧吗?

  肯定不会的。而我们现在有两样东西恰好可以做到这样,这两样东西就是---土豆和玉米。

  所以我们对羌族的汉化方针,与对匈奴和鲜卑稍有不同,我们要将“引导羌人农耕“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推行“说汉话,习汉俗,衣汉服,书汉字”以及鼓励通婚等等措施。这样百十年之后,世上再无羌汉之分,也再无羌乱之患矣。”

  众人尽皆拜服。

  成公英出列,有点犹豫地说道:“吾有一计,或可助主公一臂之力,供主公参考。”

  “天华对凉州羌族最是了解,必有妙计,直说无妨。”见成公英第一次献计有些拘谨,王嵩开口鼓励道。

  成公英道:“凉州地区非常辽阔,真要推广起来恐怕不容易,主公可选择一个势力较大的羌族部落,派出大量官员进行辅导试点,让这个部落先富起来……”

  经济特区?!

  王嵩一惊,这不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吗?难道成公英也是穿越来的?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