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0章 解脱_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集。程咬金继续讲故事。

  “我也信奉佛教,所以对佛学也有所研究过。”程咬金说道。

  故事发生在古天竺国的佛教大护法阿育王,有一天打算把一颗宝珠,赏给众王妃当中衣服、规格最庄严的一位。

  诸王妃得此消息后,急忙用最华美的服饰来装扮自己。

  只有一位名叫须阇哆的小王妃,因为受持了“八关斋戒”,不便着花香规格,所以只穿着纯白素雅的衣服,来到了国王面前。

  阿育王问须阇哆:“诸王妃都穿着上好的服饰,你为何却穿着素服呢?”

  须阇哆回答说:“佛说惭愧为上服,持戒为规格,法音为伎音。我现在以受持八关斋戒为规格,身着惭愧的素服,以读诵经典为音符。”

  阿育王听到这些话,非常欢喜,于是便对须阇哆说:“我先前有言,你们当中着最上衣服规格的人,当得此宝珠。现在你所着的惭愧素服最为第一,因此这颗宝珠应当赏赐给你。”诸王妃见须阇哆得到宝珠,随后也争相效仿受持八关斋戒。

  如果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

  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

  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盲区和漏洞,修正原有的认知,扩大自己的心量,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别人的批评,不管有没有道理,在听来往往都认为是偏颇的、错误的。

  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不会故意去做自己以为错的事。

  不要以为自己的理解一定就是对的,要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学着放下自己的执著,学着在不同的意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虚心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成长的重要素质,重心要放在自我提升、修学成长上。

  听闻的道理,若不经过自己思维、实践,就好比病者背负着药囊,却从未服用,还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禅师语录中,记载过这么一句话:“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说的就是人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要让自己时常想得太多。

  诚然,人生的许多烦恼,很多时候恰恰是想得太多,让自己的心渐渐负累了。

  而时常胡思乱想,心中杂念太多的人,也难以找到生活的正确方向。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心中若有事事重,心中若无事事轻。”

  不该想的别想得太多,不该看重的别总较真,抛却烦恼,专注当下,才能更好地活出简单快乐的人生。

  大千世界,欲壑难填,无论生活过得好还是不好,过去做得对亦或是不对,都已经无法重来、无法再去改变。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