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两路人_三国之赤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就这样,一边喝着闷酒,一边说着话。主要是董卓抱怨,刘玄德倾听。

  他们已经喝了小半个时辰。这让刘备有点无奈。毕竟他不像董卓。如今老师卢植征辟,他在州府里还担任了别驾从事职务。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意义的事情上。

  顺便一提,之前说过,汉室对于地方基层的掌控力度非常强。

  里有里长,亭有亭长,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蔷夫,游徼。教化,农业,治安,可以说掌握的非常好。与后世皇朝所谓皇权不下乡,官员只管县一级行政单位截然不同。

  然而同时,汉室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又显得非常弱。

  只因为州郡长官拥有极强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行招募佐吏。并且他们招募的佐吏拥有极强的实权。

  以州牧,或者之前的州刺史来说。其属下从事,假佐。也就是州府的几乎所有行政人员,均由州牧自行招募。

  这一点与后世的“师爷”制度有些相似,又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一点就是这些州郡佐吏是朝廷体制内的人员。他们的身份地位是得到法律保护的。

  但同时,他们又与师爷一样,属于州郡长官的私人属下。薪俸由州郡长官支付。他们本人也只对州郡长官负责。

  他们理论上是朝廷佐吏。但更多的成分是州郡长官的家臣。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忠诚的对象是自己的上官。感恩的对象也是他们。在朝廷与上官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会理所当然的选择上官而非朝廷。并且将此称为忠义。

  这并非不道德。

  相反。在当今世界观念下,这才是道德。

  也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念,所以四世三公的袁家,一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才能发挥如此恐怖的作用。

  他们的那些门生故吏有很多掌握了极多的资源,占据了极高的位置。譬如袁绍起家时最大的“助力”,冀州刺史韩馥。

  按照刘备理解,这应该是上古先秦时代,封建制度的影响残留。在他的计划中,这种制度是一定要被消灭的。

  当然,这并不妨碍刘备暂时的,利用这个体系为自己牟取利益。

  “仲颖兄,朝廷的命令已经下来了。在冀州过的不开心,不如早点上路?”刘备给董卓又斟了一杯。然后试探着这样问道。

  “真是。”董卓挥了挥手:“玄德现在春风得意,看俺老董不过眼了?”

  “这怎么可能。”

  “算了算了,是俺老董说错了话……”董卓摇了摇头,也给刘备斟了一杯:“俺也知道,自己不讨那些士人的喜欢……可出身在哪家里又不是俺能选的。

  俺老董也很努力啊。你算算,这些年俺为大汉立了多少功劳?!那些家伙凭什么看不起俺?!”

  “是啊是啊。”刘备随口敷衍着。

  感觉得到,这一会儿董卓有些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