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反对呼声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会得罪上天吧。”

  姚崇一听哭笑不得道:“这样吧,以后凡是关于灭蝗的事情,陛下不要下圣旨,而是让臣以首辅的名义出牒书。就算上天怪罪下来,也是怪臣,跟陛下没关系不就行了嘛!”

  姚崇说的很明白了,可李隆基还是拿不准主意,最后他决定,立刻召集朝会商议此事。

  在朝会中,姚崇再次提出了灭蝗的意见。

  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姚崇一见此人顿时傻眼了,出来反对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名宰相卢怀慎。

  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是地地道道的贵族之后,但是,他当官特别清廉,生活也十分朴素。

  有一次,卢怀慎生病,两个同僚去看他。他留人家吃饭。一会儿,饭菜端上来了,就是两盆煮豆子,一点荤腥都没有。这还是卢怀慎费尽心思打点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可想而知,平时就更节俭了。这样的人能不让人佩服吗?所以,他的道德影响力特别大。

  卢怀慎这个人虽然人望高,但是,平时从来不反对姚崇。

  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轻易不敢拿主意。

  听说姚崇要捕杀蝗虫,卢怀慎觉得不妥。于是,斗胆提出反对意见了。

  “这蝗虫也是生灵,杀生就要伤和气,伤和气可是要招祸的!”

  卢怀慎是受佛教的影响,才说出了这番话。

  卢怀慎的说法,让许多大臣附和。

  不仅是卢怀慎等朝廷大臣不同意捕杀蝗虫,就边许多地方官也纷纷递了奏折反对。

  反对呼声最大的,就是蝗灾最严重的汴州刺史倪若水。

  倪若水在奏折中写道: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皇帝修德才是。如果皇帝不从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是一味捕杀蝗虫,那就是缘木求鱼!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倪若水用“天人感应”来劝谏皇帝,让人无可辩驳。

  从汉代起,便有天人感应之说,因对蝗虫那杀之不尽的数量感到恐慌,对防治蝗虫的无力,便认为蝗灾是上天的谴责和警告,从皇帝、丞相到州县官,都反省自己失道失德之处,祈祷神虫嘴下留情。有见识的君王会下罪己诏,开仓放粮救灾,组织人手灭蝗,而有些皇帝甚至会寄希望于神力。

  于是,朝廷内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认为“只需上下齐心协力,必能治住蝗虫,即便有除治不以的当地,也比养患成灾强。”但不少人以为:"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是除治还是不除治,两边争斗的十分激烈。

  李隆基无奈之下,只好暂时退朝,次日再议。

  如此议了三次,依然没有定论,眼见着时间在无意义的争论中流失,姚崇心急如焚。

  姚崇突然想到了卢小闲,这天一大早,他没有去议事厅,而是来到了定国公府。当他急匆匆来到定国公府的时候,却被海叔却告知:姑爷外出了。

  姚崇一脸失望,正要转身离去,海叔却叫住了他:“姚阁老,姑爷让我转告您,李林甫只要一到任,他便可以帮你解决这天大的麻烦。”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