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由太尉(或大司马)和各级将军组成的最高兵事行政机构。

  本朝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京师军队、各郡**队和边军。京师军队包括虎贲、羽林军,南军和北军。

  北军平时守卫京师,征伐的时候一部或全部随将军出征。郡国兵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朝廷调遣。

  征调郡国兵需要皇帝的

  “虎符”。光武皇帝时,先罢郡国都尉,后罢郡国兵。遇到战事紧张的时候,再在从郡国临时征募。

  边军戍守边郡,由各边郡太守、属国长史统领。本朝实行征兵制和募兵制。

  光武皇帝之前,兵役与劳役不分,统称

  “徭役”。成年男丁从二十岁开始,每年在本地服劳役一月,称

  “更卒”。二十三岁以后服两年兵役,叫

  “正卒”。先在本郡当一年的郡国兵,进行军事训练,获得必要的军事技能,然后回乡务农,成为国家的预备兵。

  以后根据实际需要,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

  “戍卒”或

  “卫士”。如遇战争,须随时应征入伍,至五十六岁才能免役。此为征兵制。

  到了光武皇帝晚期,朝廷取消郡国兵后,征兵制渐渐消失,只能靠招募士卒打仗了。

  大司马大将军从去年开始筹措修改兵制,为此,他特意把镇北将军鲜于辅从幽州请了回来,专门主持此事。

  老臣中,张温、崔烈、马日磾都曾在朝中担任过太尉,对大汉兵制的利弊自然很清楚。

  几位大臣经过数月的研讨后,拿出了一个初步定策。这个定策先后给北疆军中的数十位将军、中郎将和校尉看过,仔细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修改了十几次,但今天拿出来的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新兵制。

  这个新兵制的基础既不是征兵制,也不是募兵制,而是兵户制。农户一旦入了兵籍即成为兵户。

  兵户享受赋税减免的待遇,家里的每一代男丁必有一人为兵。兵户世世代代有男丁,则国家世世代代有一支庞大的军队。

  战时,士卒上战场,不打仗了,就在家务农,放牧,训练。和平时期,每隔三年到边关戍守或到京师守卫六个月,以便京师军和边军保持强悍战斗力。

  兵户制和屯田制相结合,在河北三州设十八大军营,每军营一万军户,即有兵一万。

  每座大营的一万军户平时由校尉统领,在指定地点屯田或者放牧。战时由将军、中郎将持皇帝

  “虎符”到各大营征调军队作战。战事完毕后,士卒回营屯田、放牧,将军、中郎将各自回朝,以防统兵大将拥兵自重。

  冀州拥有邯郸、邺城、信都、东武阳、甘陵、南皮、平原七座大营。河东拥有河北、蒲坂津、解县、安邑、临汾五座大营。

  幽州马城和渔阳两座大营。大漠和边郡拥有金雪原、五原、云中、度辽四座大营。

  新兵制依旧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