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5章三个回答_大唐说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说书人!

  萧律心里苦啊,萧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最后竟然会落到他的头上。

  本来美滋滋的站在旁边看戏,现在就要亲自下去干活了,这到底找谁说理去啊!

  不仅是萧律感觉到吃惊,其他的大臣们也感觉吃惊,但是想了想萧律的身份和今天所做的事情,这些大臣们决定闭口不言。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虽然说李世民对萧律好感很高,但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以大臣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萧律继续的这么做下去了。

  如果让萧律知道这些大臣们心里在想什么,他肯定会亲自去劝说这些大臣,让这些大臣一定要对李世民的这种行为加以痛斥!

  反正无论怎么想,宇智波森现在都要乖乖的帮李世民的儿子们干活,这真的是太苦逼了。

  因为有两个老农的存在,所以萧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那个挥鞭子的存在,什么事都不用做,就在旁边挥鞭子,的确轻松了不少。

  这些老农毕竟熟能生巧,进度很快便超过了李世民他们,眼看着就要把他们三兄弟的份额全部给做完了。

  “好了萧律,你放下手中的东西吧。”

  “承乾、青雀、稚奴,现在你们三个应该想明白了吧?也学会怎么去耕地了吧?”

  李世民直起腰,看向了站在田边的三个儿子,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

  “父皇,儿臣刚才反思了,是儿臣的错。儿臣刚才牵牛的时候不耐心,对牛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所以速度很慢,请父皇治罪。”

  李承乾的话,让萧律忍不住挑了挑眉,这才叫会说话啊。

  什么叫对牛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说白了就是曾经被牛踢过,所以下意识的觉得牛很有攻击性,所以怂了。

  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大唐的储君,怎么能说自己怂了呢?所以就换成了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还有一个好处,无形之中提醒李世民,我被牛踢过,所以你不能怪我。

  果不其然,听到了这话的李世民,脸色稍缓。

  “父皇,这其实也有儿臣的错在里面,儿臣虽然常常去庄子里考察庄户们的生活情况,但是终究只是看,没有落到实践中来,所以才会造成这种情况。”

  “这次回去之后,儿臣定当从看做到亲自动手,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嚯!

  当听完李泰的发言,萧律甚至都忍不住想要鼓掌了,这话的立意,一下子比李承乾高了不少,不愧是多读了好多年书的人。

  在这段话里,李泰暗暗点明了自己经常去体验民间疾苦,了解百姓的生活,打算在这一点上跟李世民画上等号,至少让李世民觉得,嗯,这个儿子像我。

  然后将理由放到“实践”这两个字上,避重就轻,实在是高手。

  更让萧律感觉到刮目相看的,则是最后那句,“不辜负李世民的期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