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二十四章 登高_我为红楼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着整座京城,贾瑜差点没忍住来一句“看,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各类建筑鳞次栉比,一直蔓延到蔚蓝色的天际,远处文德殿和大明宫的金顶在午后的暖阳中熠熠生辉,折射着耀眼的光芒,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隐隐有悠远古朴的钟声传来。

  人在登高的时候心情总会很豪迈,贾瑜负手而立,感慨道:“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呐。”

  林黛玉轻声道:“瑜儿做的好诗,和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样有道理。”

  贾瑜笑道:“我作的(抄的)最好的诗还是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惜是代圣上给皇后娘娘作的,不过我这还有一首,虽然比那首差了点,但聊胜于无,送给妹妹。”

  说罢,牵着林黛玉的柔荑,吟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林黛玉一脸温柔的看着他,依偎在他的怀里,两个人说着话,直到日薄西山,夕阳西下,才从天香楼下来,出了宁国府,见贾瑜过来,那卖元宵的摊主连忙把留得那些呈给他。

  贾瑜打发晴雯她们四个给姑娘们送去,自己则把林黛玉送回她的院子。

  回到院子,小梨儿把刚才素云姐姐来借衣服的事情和他说了。

  贾瑜和晴雯坐下来用晚饭,媚人在旁边伺候,晴雯让她坐下来,她不敢僭越,直到贾瑜发了话,她才听话的照做。

  贾瑜代圣上给皇后娘娘作的《清平调》传到了宫外,仅仅用了半天,就席卷了整座京城。

  这首诗得到了无数文人骚客、歌女清倌人和闺阁女儿家的喜爱,只因它的意境太过优美,读起来让人在寒冬腊月里如沐春风,又似饮下陈年佳酿般唇齿留香。

  在这个时代优秀的诗词歌赋就像是后世经典的神曲,很容易就流传开来。

  大梁承太平久矣,文风盛行,歌女妓子清倌人们争相传唱着贾公子的词,很多人家把他作的那些劝学诗用来劝导家中子弟读书。

  贾瑜这段时间收到很多请柬,其中不乏有三公九卿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请他去参加各类的文会和酒宴,不过贾瑜都没有去,以至于书房里的请柬越积越多,每一天都能收到三两封,晴雯特意买来两个大箱子用来装这些请柬。

  政老爹这半年以来过的很舒心,世人说他有君子之风,往日对他不屑一顾的士林大儒们也频频写来书信,言辞恳切的邀请他携侄去参加文会,上下朝时很多官员都会和他打招呼。

  他在工部的官署里闲坐时,最喜与别人谈论贾瑜所作的十数首诗词,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明明很直白的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却硬生生的被他解读出很多种意寓,关键是还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现如今每天都有其他官署的官

  请收藏:https://m.qu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